1938年夏季,日军在华北地区的侵略势头正盛。它们迅速占领了太原、大同、临汾、晋城等多个重要城市,并试图通过打通晋城到侯马的交通线,进一步向曲沃城内被困的日军提供支援。这一时期,町店这个小镇显得尤为重要。它位于芦苇河旁,地势险要,南北被山脉环绕,晋城到侯马的公路穿镇而过。如此独特的地理位置,使得这里成了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“绝地”,无论是防守还是进攻,都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。
到了7月2日,八路军344旅在旅长徐海东的带领下召开了营级以上干部会议。徐海东提出在离公路100到200米的地方修建防御工事,这个提议令在场的指战员不禁倒吸冷气。这个距离太近了,几乎可以看到敌人脸上的每一个表情。有些人开始担心,认为这是一次过于冒险的举动。对此,徐海东胸有成竹地回应:“战争本来就充满风险,有些危险是不可避免的,有些是必须要冒的。”他进一步举例,提到了诸葛亮的空城计,强调若连这点险都不敢冒,那战争就无法进行下去。徐海东的这一番话让大家忍俊不禁,紧张的气氛顿时得到缓解。
展开剩余85%紧接着,徐海东分析道,日军在围攻晋东南未能得手后,变得更加狡猾。然而,在芦苇河这片丘陵地带,日军很可能会因地形复杂而大意失荆州。只要抓住时机,出奇制胜,就能给敌人一记致命一击。经过周密策划,作战方案迅速敲定:687团一营和二营将占领町店北部的制高点,688团一营和二营则进驻下黄岩北部高地,形成钳形攻势,而687团三营则布置在东南方向,负责应对可能出现的日军增援。
7月3日的天气异常炎热,阳光毒辣。远方,日军的侦察机盘旋在町店上空,轰鸣声不断。没过多久,情报传来: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已经越过沁河,先头部队正停在黄崖休息。正午时分,日军的车队进入伏击圈,八路军早已做好准备。此时,烈日下,树叶都弯了腰。日军显然被酷热折磨得不堪重负,纷纷停在河滩的大路上,架起枪支,跳进河里纳凉。从八路军阵地望去,河面上满是日军裸露的身影,阵阵嬉笑声和喧闹声传来。
八路军的战士们静静地潜伏在河谷两侧,屏住呼吸,汗水顺着脸颊滑下,紧握武器,等待战斗的号令。当突然听到一声“打!”的命令,河谷瞬间响起了如雷的枪声。手榴弹像雨点一样落进河中,爆炸声震耳欲聋,水花四溅。毫无准备的日军连游到岸边的机会都没有,就被子弹击中。河水很快被鲜血染红,日军的惨叫声此起彼伏。一些侥幸爬上岸的敌人还没等拿起武器,便被八路军的刺刀和大刀砍倒。
虽然战斗进展顺利,但徐海东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预感到,日军不会轻易放弃。果然,日军在收拢残兵后发动了反扑,集中了所有火力,对八路军松树岭阵地进行猛烈轰击。在这次殊死较量中,许多英雄人物挺身而出,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战斗力。第688团第2营第6连连长郭本银便是其中的佼佼者。在战斗中,郭本银藏身于一块大石后面,凭借精准的射击技巧,仅用十发子弹就击倒了十个冲锋的日军。当一个日军小队长挥舞战刀指挥部队冲锋时,郭本银一枪将其打倒,其他日军看到队长倒下,纷纷四散逃跑。
这场看似简单而完美的伏击背后,实际上是一次异常艰难的急行军。早在1938年6月底,八路军344旅仍在长治城外整训。日军已经占领了太原并继续南下,占领了山西大片地区。侯马的国民党卫立煌部队正在与日军进行激烈的战斗,伤亡惨重。6月30日深夜,八路军接到命令,要立即赶赴阳城,在町店设伏,阻止日军增援。时间紧迫,行程远,必须在一天内到达目的地。
为了完成任务,徐海东与黄克诚带领687团、688团和新兵营踏上了艰苦的行军。队伍共5000多人,必须在24小时内走完100多公里的山路,这对于刚刚补充了3000多新兵的部队来说,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。六月的天气变化无常,时而烈日炎炎,时而大雨倾盆,山路泥泞难行。新兵们背负着沉重的装备,汗水很快湿透了军装,有的战士走得双脚起泡,每一步都如同踩在刀尖上。对此,一位老战士回忆说:“那天的行军特别艰难,山路陡峭,物资匮乏,但没有一个同志掉队。大家互相鼓励,有经验的老兵把最后一口水让给新兵。”
当地百姓得知八路军将阻击日军,纷纷自发组织担架队和运输队,送来热水和食物。有些村民还将自家种的地瓜、玉米饼送来慰问。阳城县委也组织了自卫队协助八路军,进行警戒和侦查。经过一整天一夜的行军,344旅终于在7月1日夜晚抵达町店北山。尽管疲惫不堪,徐海东和黄克诚依然不顾劳累,连夜勘察地形,为第二天的战斗做好准备。
町店的伏击战打响后,日军没有想到自己会在看似安全的地方遭遇如此沉重的打击。虽然他们依然自负其能,认为八路军只会偷袭后撤,但正是这种轻敌的态度,给了徐海东机会。他深知日军必定会发动反扑,于是设计了巧妙的战术——将688团和晋豫游击支队埋伏在町店周围,其他部队则制造撤退的假象。果然,7月4日拂晓,约500名日军沿公路前来“追击”。他们派遣侦察机,也未能发现八路军的踪影,信心倍增。
当日军行进到八里湾时,埋伏的八路军突然发起攻击,打得日军措手不及。虽然日军装备精良,但在这片复杂的地形中,他们的机枪火力根本无法对八路军造成有效威胁。八路军则灵活运用地形优势,时而从山坡上投掷手榴弹,时而从灌木丛中冲出与敌进行白刃战。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,日军企图从周店方向增派援军,但被687团第3营死死拦住。最终,增援的日军未能赶到,八路军成功完成任务,悄然撤回太行山区。
这场胜利并不轻松,八路军为此付出了300多名烈士的代价,包括营长蔡家永等指挥员。但与此同时,他们歼灭了500多名日军,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,其中包括重机枪3挺、机枪300余挺、步枪900余支、掷弹筒110门以及八二炮15门,战马130匹。最重要的是,这次伏击有效阻止了日军增援侯马的计划,彻底打破了
发布于:天津市九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